首页 > 算命 > 八字算命 > 金木水火土五行详解
五行相生相克
生辰八字算命
四柱八字大全
八字爱情
八字事业
八字财运
八字入门知识
明星生辰八字
十神的义象
八字知识
八字合婚
桃花运
八字人生
旺衰
女命婚姻
八字改运
盲派命理
金木水火土五行详解
天干地支
八字点窍
八字日元论性格
六十甲子日柱论命
四柱八字知识
从零开始学习八字算命
穷通宝鉴
甲木生于各月
乙木生于各月
渊海子平评注
丙火生于各月
命理点睛
八字气数研究
丁火生于各月
戊土生于各月
邵伟华四柱入门
己土生于各月
庚金生于各月
辛金生于各月
壬水生于各月
癸水生于各月
八字算命技巧
首页 > 算命 > 八字算命 > 金木水火土五行详解 > 河图洛书与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名堂(下)

河图洛书与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名堂(下)

来源:周易研究会 阅读:1 时间:2022-03-16 15:30:10

河图洛书与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名堂(下)

今天讲河图洛书与阴阳五行学说以及明堂河图洛书与阴阳五行学说以及明堂。刚才说到,在河图当中五行和数字的对应关系,现在我们看在洛书当中,在洛书当中,

是从一到九的排列,奇数为天数,就是一三五七九,四边加中央,中央是五,是个奇数,一三五七在四边,这个是用白圈表示,偶数是黑点,二四六八,在四个角,

就是在四隅。在洛书当中,天数、地数、生数、成数的关系,就是这个图所表示的,北方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六和这一在一起,在东方是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和八在一起。

在南方是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在西方是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就是说二和七,就是七和二,九和四必在一起。就是一个生数一个成数,在洛书中间的分布,是和河图当中是一样的。

就是生数和成数一组当中是不分开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洛书和河图当中这个数字排列,它有区别。就是在河图当中,一六它就在一方了,三八在一方,二七在一方,四九在一方。在这个洛书当中,它就是在一方当中有主有次,在北方一居于正位,

六这个成数在旁边偏于一边。在东方三居于正位,八偏于一边。在南方九居于正位,四偏于一边。在西方七居于正位,二偏于一边。有这么一点不同。另外一个不同就是,在河图当中四九是西方,为金,在洛书当中,

四九就在南方,南方为火。在河图(当中),二七是南方,火,在洛书当中,二七就在西方,为西方,在西方了。就是这两组,正好对调了一下位置,而北方和东方,河图和洛书当中位置是不变的,

有这么一点不同。还有一个特点,在洛书当中没有十,因为河图,是从一到十的排列,洛书是从一到九的排列。前代学者研究这个问题呢,就又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见解。有的书中说,在洛书当中以五为中心,它的上下、左右、

两个数加起来都是十。就是在洛书当中,五居中央,上下,九和一加起来为十,左右,三和七加起来是十。对角,在二和八加起来是十,这个对角,四和六加起来是十。所以这个现象,有的书中就总结为,洛书含天地之数而虚其尾

说“洛书含天地之数而虚其尾”就是它也包括天数、地数只是少了一个十,所以称为“虚其尾”,就是说这个十是没有,是虚,虚了,“虚其尾”,虽然说没有十,但是刚才说了,上下左右围绕那个五的两端的两个数

和是十,所以就说成是形无十而实有十“形无十而实有十”,所以也是非常奥妙的,所以这就是洛书它的数字对应,和五行的数字对应,与河图的数字对应,有这样一些不同。下面谈第三个问题,河图洛书所表示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河图洛书所表示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就是从刚才所谈到的

洛书和河图的对比上,表示五行的方位有所不同。其中火与金的方位对调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前人研究河图洛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河图所表示的是五行相生关系,洛书所表示的是五行相克关系。

这就是河图所表示的是五行相生关系,洛书所表示的是五行相克关系。关于五行的相生相克,在先秦的时候,已经有明确的说法。战国时期就在这个问题上,就有“常胜派”和“非常胜派”的

不同观点的讨论。像《墨子·经说》中说:“五行毋常胜”。《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五行无常胜“五行无常胜” 。这就是非常胜派的一种认识。那意思就是说,在五行当中任何一种,就是水火木金土这五行当中,

任何一种都不是永远居于常胜地位的,都必然有另一种物质来胜过它。就是有和它相克的另一种物质。战国时期和秦汉之际,有一些方士,就是那些道家的,

就是阴阳五行,信阴阳五行的那些方士,用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附会、解释历代王朝兴亡变化的命运。到汉代时候,邹衍他把这种解说加以系统化,提出了一种观点叫“五德”。五德所谓“五德”,

就是用五行来表示,来表示的。就是认为在帝王更替的过程中,后来的帝王对于前一代的帝王是相克关系。比如说黄帝前人认为是说是土德,在五行当中属于土,后来大禹建立夏朝,

说夏朝就是木德,木克土,所以夏朝就应该代替前代,成为君临天下的主宰。到后来商汤灭夏,说商汤是金德,金克木,所以商朝代替夏朝。后来到周灭殷,

就说周是火德,火克金,所以这个周,就代替了商,殷商。后来到秦朝,秦灭周,说秦朝是水德,水克火,秦朝就代替周朝了。所以说朝代的更替用阴阳五行的观点来解释就是:朝代的更替用阴阳五行的观点解释为:后代克前代

后代克前代。克的对应,与五行对应,就是五行的其中一种克前一种。可以看出就是在汉代的时候,就把五行学说应用于政治学领域。使五行学说的内涵更加丰富,成为汉代的比较流行的说法,但这种流行的说法,后代一直是信同的。《史记·郊祀志》当中,

谈到历代王朝兴替的五行运转,就采用了邹衍所说的相生相克的观点。相生相克的这种关系,有这样一个图可以说明问题。我们看这样一个图,这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五行。

五行这样排列按照周围这个环形,是相生关系,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么这个环形表示,这个关系是相生关系,按照箭头指示的方向,用现代话说就是按顺时针,转动的方向,是相生关系。中间的这个五星形,

就是隔一个用箭头表示方向,是相克关系。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也比较好理解,金克木。金属,金属的东西,可以砍或者切割木质的东西,金属克木,金克木。木克土。

土很松软,硬度不如木,所以木克土。土克水。土掩水,土阻挡水,所以土克水。水克火,那是很明显,水克火。火克金,火可以熔化金属。是这么一种关系。所以从这个图比较形象的表示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河图洛书的图像,就是表示了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这个发现也就是在宋代。朱熹的《周易启蒙》当中有论述,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这个卷上论河图洛书的时候也有概括,就是指出河图

是表示是五行相生关系,洛书表示五行相克关系。他这个解释是非常奇妙的,胡一桂概括为:河图主左旋相生,洛书主右转相克。“河图主左旋相生,洛书主右转相克。”这个到明朝章潢《图书编》卷一“河图洛书总论”、“图书一致”、“生克合论”等章节当中,也有更简明的表述,

这样的表述可以从这样的图可以看出来,这是河图,按照胡一桂的说法“左旋相生”,就是往左转,北方是一六水,一六是水,往左转,东方,三八木,就是水生木。从东方再转到南方,就是木生火,

南方是二七火,木生火。从火转到中央去,火生土,土再转到西方去,就是土生金,金再转一圈,又转到北方,就是金生水。这么一个转了一圈,表示相生关系,所以胡一桂说,河图表示左旋相生,这么一个关系。

洛书右转相克,方向正好往右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逆时针旋转。北方的一六水,克西方的二七火,二七火克南方四九金,南方四九金,克东方三八木,金克木。木转到中央去,

东方三八木克中央五土,中央五土再转到北方,土克水,克北方一六水。这么一个圈子,往右转,转一圈。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两个图当中,左转,河图是左转,洛书右转,

左转、右转都不是完整的环形,不是正好是一个圆圈。而是在运转的过程当中,中间转了个弯,经过了中央的土,转了个弯,这就很奇妙,就是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当中,五是土,五表示的中央土,

是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所以河图和洛书,它表示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是前人给予这样的总结。这个总结是非常奇妙的。下面谈第四个问题,河图洛书与明堂河图洛书与明堂洛书的九个方位称为九宫。历代论及河图洛书的著作,常常要论及明堂。汉代以后

把九宫和洛书联系起来,据说也是从明堂引起。明堂 —— 古代帝王施政的场所。凡是朝会、祭祀、庆赏、任命等重大事务,都在这里举行。是一座宫廷式会堂式的建筑物。明堂是古代帝王施政的场所。从内容上来说,凡是朝会、祭祀、庆赏、任命等重大事务,都在这里举行。从形式上来说,它是一座宫廷式会堂式的建筑物。

说它与洛书有密切关系,是从其形式而言的,但是明堂所反映的秩序等级观念和法天象地的意识,也与洛书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清代胡渭《易图明辨》卷二“九宫”这一节当中“后世以九宫为河图,实造端于明堂。”——清·胡渭《易图明辨》说:“后世以九宫为河图,实造端于明堂。”

这里所谓的“河图”,应该是“洛书”。这可能是笔误或者是印刷中间造成这个差错。胡渭绘了一幅“明堂九室图”,把《礼记·月令》当中关于明堂的规制用一幅图来表示,就是这样一幅图,这就是胡渭那本书当中

所绘制的“明堂九室图”。在这个图当中,这个数字表示就是洛书的九宫的位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个位置。这个图上所表示的文字,表示的文字,是根据《礼记·月令》这一章当中的叙述所表(示)出来的。《礼记·月令》这一节当中说,“孟春”,

就是一年当中这个“孟春”,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礼记》又分孟、仲、季三段。孟春天子居青阳左个,从春天开始因为东方是春,青阳左个,这就是八这个位置。仲春居青阳太庙,季春居青阳右个,

然后孟夏居明堂左个,仲夏居明堂太庙,季夏是明堂右个。这个秋,孟秋,中间在夏秋之间,要在这个位置,在这个五,五的位置,就是太室太庙,孟秋就在总章左个,二的位置,

仲秋就是总章太庙,七的位置,季秋是总章右个,六这个位置,然后孟冬,是这里叫作玄堂左个,仲冬是玄堂太庙,季冬是玄堂右个。这把一年四季当中,在玄堂这么四个方位,

转了一圈。因为一年当中四季,每一季分孟、仲、季三个时段。这样四季,一共是十二个时段,十二个时段在九宫当中,除了中央之外,四周是八个空间。于是乎,在《礼记》里面的分布就是,每四角,四角的四个空间,

它就有两个时段共用,它共用,共用的。所以像这个八这个就是玄堂右个,青阳左个,共用这一个空间,其它四条都是一样,根据刚才说这个顺序是一样的。这样就是,四方正中都是太庙,

四角为“个”,这个“个”字,不是那个一个、两个那个“个”字的简化字,古代就有这个字,就这样写,人字下面一竖道。现代简化字的时候,是把这个字代替一个、两个那个“个”字的繁体字了。但是这个字本身它在古代有这个字。读音读ge,它的意思就是,

一个房子布局的一个空间。《大戴礼》当中,“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说“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明确地指出明堂建筑和洛书的数字关系。这是指四季当中各个时间段所对应的数字。北周卢辩注《大戴礼》,在这句话后面解释说:“记用九室,法龟文,取其数以明其制也。”

“记用九室,法龟文,取其数以明其制也。”所谓“法龟文”,就是取法于洛书之文。关于明堂的规制及含义,前代有不少学者考证。主要的有《考工记·匠人》、《淮南子》卷八、蔡邕《明堂月令论》等。实际上从汉至唐,历代都按古代的规制建造明堂,

这在《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南史》、《北史》、《隋书》等正史中都有记载。文学作品像北朝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中间有这样几句话叫:“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这中间有一句“天子坐明堂”,那就是说可汗接见从前线归来的将帅,论功行赏,这个时候,就在明堂举行,这样的重要的活动。唐太宗贞观末年,曾经建造一座明堂当时认为是

要按照古代的这种规制来建造,建造一个明堂。到唐高宗永徽三年,就是公元652年,在这里祭祀唐太宗。武则天当政时,于垂拱四年,就是公元688年拆毁洛阳的乾元殿,在这个地基上,建造了一座明堂,并且于天授二年,692年

在这里举行祭祀大典,又在明堂后面建造一座佛殿。证圣元年,695年正月,这座明堂被大火烧毁,又重新建造,于天册万岁二年就是公元696年三月建成,改名为通天宫,并因此改元为万岁通天元年。

后来到了开元五年,就是唐玄宗开元五年,李隆基巡幸东都洛阳,认为武则天建造的明堂有违旧制,下令拆毁,在原处重新建起乾元殿。从此以后,皇帝处理重大朝政事务的正殿就不再称为明堂。就是明堂这个建筑可以说到唐代就结束了,

一直到武则天之后,建了明堂,后来就到唐玄宗时期就不再建明堂了。所以到明清的时候,北京皇宫中正殿,叫作太和殿,其功用相当于古代的明堂,但其规制已和古代的明堂大不相同了。唐代以后,明堂已成为历史的概念,成为后人追思和研究的一种历史陈迹。

宋代范仲淹有《明堂赋》,“臣闻有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也。在国之阳,于巳之方,广大乎天地之象,高明乎日月之章。崇百王之大观,揭三宫之中央。昭壮丽于神州,宣英茂于皇猷。颁金玉之宏度,集神人之丕休。故可祀先王以配上帝,坐天子而朝诸侯者也。”——宋·范仲淹《明堂赋》中间说:“臣闻有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也。在国之阳,于巳之方,广大乎天地之象,高明乎日月之章。崇百王之大观,揭三宫之中央。昭壮丽于神州,宣英茂于皇猷。颁金玉之宏度,

集神人之丕休。故可祀先王以配上帝,坐天子而朝诸侯者也。”这里所描写的,就是古代明堂的建筑特点和以及功用。清代阮元著有《明堂论》一篇,是关于古代明堂的研究文章。随着历史的变迁,尽管明堂的样式和功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古代明堂,毕竟是一种历史的存在,而且明堂的建造,和河图洛书是有非常密切关系的。行,这一节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篇:阴阳五行新解